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接應傳球:Body stance

繼續談談接應傳球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之前提過,控球時集合了以下幾個元素:

  1. 思維上的準備:了解球隊的整體戰術安排,例如選擇傳球的先後次序(Passing priorities)
  2. 搜羅/更新資訊:以最多最新的資訊作出最佳決定( Most informed decisions)
  3. 身體方向(Body stance):把過程加速,壓縮對方防守時間
  4. 技術水平:能不能把球控制到你想要的地方
上文講的shoulder-check就是幫助大家不停更新資訊,以讓你能做最快、最好的決定。有了決定,還得配合實際上的執行。但執行並不開始於接觸皮球的一刻,而是首先調整你的body stance,即身體的方向。還記得我們之前說過,比賽裡攻守雙方歸根究柢就是在爭奪時間(Time)和空間(Space);而進攻時就要壓縮時間和爭取空間。正確的body stance就可以幫你達到這兩個目的。

看看以下的情況:



白隊的右後衛即將要接應來自門將的傳球。這時候,當然他要shoulder check,看一看身後有沒有壓力(在這個情況,他身後沒有即時的壓力)。但這只是暫時的情況:因為你可以想像得到,最接近的藍隊球員一看見這個傳球就會立刻施加壓力。

因此,他應該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壓縮時間和爭取空間,而他第一步就是調整他的body stance:半轉身half-turn。

如果他不調整body stance,當他接觸到足球時,還需要用一點時間轉身,這個小小的調整就可能給予對方時間靠近,造成壓力。你可以看到,因為空間被限制了,他的選擇是很少的:

接應皮球時身體還是面向自己龍門

對方在你轉身時把距離拉近了

既然都是要轉身,你大可在皮球從門將腳下傳到你腳下的這段時間先轉身-半轉身(half-turn)。這樣,你就可以壓縮對方的時間而給自己更多的空間和選擇:

皮球來時現調整body stance-半轉身

當你接到皮球時對方跟你還有距離,就有足夠空間傳球或盤球

一般教練第一次要把這個概念灌輸給年輕球員時通常都會用這個例子。你可能會想:邊線球員才需要經常半轉身接應傳球吧,我是打中場/前鋒的,沒可能有這樣的空間讓我半轉身吧。這樣想當然大錯特錯:球場上每個人都有需要半轉身接應傳球的時候(包括門將!)。當年「名震一時」的「單刀橫傳」就是因為那位球員沒有shoulder check從而調整自己的body stance而「名留青史」!

看看中場為何也要學會半轉身,繼續剛才的例子:
你可以看見這位中場球員身後有緊逼的防守球員,就這樣他是不可能半轉身接應的,因為這樣會給予對方機會截去皮球。這個時候當然它可以選擇背向(Receiving with back to goal)接應,以身體保護皮球;但他也可以製造空間給自己:利用checking(這個checking跟shoulder check的check是沒有關係的,以後會再談):

checking:先往左走1-2步,引誘緊逼的防守球員跟隨

之後突然走向自己製造的空間接應,這只有可能一、兩秒的時間,因為對方會立刻回步
Checking大概可以為你製造一、兩秒的時間接應傳球,如果用這樣珍貴的時間來轉身就太浪費了!因此,在check back的同時就應改變body stance:
如果不半轉身,這個短短的一秒就得用來轉身,到頭來轉到身都沒用


應該check back時就半轉身
接觸皮球時,對方還未能影響你的行動,而且你可以看到前場的選擇

初初學習調整body stance時,球員的步伐通常很難適應,因為很多時需要橫向、斜向或後向快速移動,更需要側身控球(即不是小時候學踢球時般面對面傳控!)。但調整body stance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可以幫你爭取空間;縮短對方反應的時間;讓你儘早面向進攻方向以看到最多的選擇,所以是必須掌握的。

我必須再三強調,調整body stance前必須shoulder check了解身後情況,如果沒有條件讓你半轉身,你的第一選擇都是先已身體保護皮球。但如果不shoulder check就保護皮球,你可能就是下一個「單刀橫傳」的受害者!。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Shoulder-check:頂級球員必備武器


上回提及過Shoulder-check(暫時還想不到中文該怎麼翻譯)這個動作。每個球員,尤其是年輕球員都應該養成這個習慣。因為如果你做不到,你的足球路將會很難走。

Shoulder-check的意思是快速以頭部的轉動的檢視自己身後的情況。其用意很簡單:瞭解自己身後的情況。在比賽裡,除非你貼著任何一條邊線踢球,否則你都被360度的空間包圍,而人類的視線卻只有最多180度,因此要知道身體四周的環境只有透過Shoulder-check。你當然可以整個身體轉動甚至乎改變雙腿站立的方位(Changing body stance)去檢視身後的情況,但第一,這比較慢;第二,身體方位是很最重要的,不能夠只因為要看身後的情況就改變。

很多香港年輕球員都不夠重視這個小小的動作,導致他們比賽裡經常做出錯誤的決定。正如我之前說,要最快的做出最好的決定,你必須有最新和最多的資訊,而Shoulder-check就可以幫你即時更新球場上另外21個人和足球的位置,為你的決定提供很寶貴的資料。

還記得上一次提過,球員精神上一定要無時無刻都在預備足球會隨時來到,因此,Shoulder-check是一個習慣:即使足球暫時離你比較遠還是很近還是你即將要接應傳球,你都應該不停更新資訊。打開Youtube看一看那些世界級的球員比賽片段,你會發現他們經常好像傻了一樣,每3、4秒就轉頭Shoulder-check。有沒有驚嘆過他們常常好像有「後眼」一樣的傳球?他們不是有後眼,只是透過高頻的Shoulder-check比對手擁有更新更全面的資訊。

要從分瞭解Shoulder-check的重要性,可以從電動足球遊戲出發。如果你有玩的話,你應該知道那些遊戲常常會有一個「雷達圖」表示球場上每個人的位置,而很多人都是看著這個「雷達」來玩的。但現實中,由於你的視線只有180度,幻想一下你的「雷達圖」只有一半,而另外一般都是空白的,只有透過Shoulder-check才可以更新另外一半,你就會常常更新你的雷達圖了!

Shoulder-check在進攻跟防守時都是非常重要的。進攻時,它讓你清楚知道前方的情況而令你早些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防守時,它幫你經常檢視自己的「盲眼位」(Blind-side),了解對手跟隊友在什麼位置,更好佈防。

要養成習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由這一刻開始,每次練習都提醒自己不停Shoulder-check吧!當有一天你發現你在球場上的行動快了很多,你就會感謝自己養成了這個習慣!

保持控球-個人 Keeping possession as an individual

有接受過任何足球訓練的朋友都一定接受過傳控球訓練。但縱然如此,很多(年輕)球員都有以下的困擾:每次真正比賽時我經常失去皮球,甚至連球也碰不到,但明明我訓練時都做得很好,為什麼會這樣?

我曾經教過不少的年輕球員,他們都有不錯的球技(Technique),而且在技術練習(Technical practice)時都表現得很好,但在比賽中卻經常失去控球權而令球隊陷入困境。其實很多球員甚至教練都忽略了:球技(手眼協調、球感等等)只是決定你在球場上表現的其中一個因素,但其實還有其他先決因素。

我們先看一下新一代英格蘭中場指揮官Jack Wilshere給大家在比賽中保持控球權的貼士:

每次守攻轉換/進攻階段時(Positive transition/attacking phase):

  • 集中精神,預備皮球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落在你腳下
  • 經常shoulder-check檢視球場上的情況(特別是弱邊的情況),不要只看著皮球
  • 根據不停更新的球場情況,心裡常常想著皮球來到腳下時你的下一步行動(盤球/傳球/射門),這要求球員清楚知道:1.教練的安排和2.場裡實際情況
當隊友傳球給你的時候:

  • 再做shoulder-check,看看進攻方向有沒有即時的壓力
  • 如果沒有,立刻半轉身(Open up your body stance),以最少的接觸皮球次數(甚至不接觸)令自己以最快的時間面對進攻方向及立刻執行下一個動作(盤球/傳球/射門)
  • 如果有防守球員在附近施加壓力,在以身體保護皮球的前提下,把球控向(First touch)沒有壓力的方位(不必是正後方)及立刻執行下一個動作(盤球/傳球/射門)
  • 立刻檢視最新的情況,做出跟進行動(Follow-up action)
你會發現,一個看似簡單的「控球」行為,當中其實已經包含了很多要素:

  1. 思維上的準備:了解球隊的整體戰術安排,例如選擇傳球的先後次序(Passing priorities)
  2. 搜羅/更新資訊:以最多的資訊作出最佳決定( Most informed decisions)
  3. 身體方向(Body stance):把過程加速,壓縮對方防守時間
  4. 技術水平:能不能把球控制到你想要的地方
在這裡用上數列是因為以上的因素是有先後之別的:沒有(1)思維上的準備、沒有(2)決定,就不會有之後的執行(3、4)。每一個「行為」都是「意圖」的體現(Your intention drives your execution)。

很不幸,很多時訓練都沒有涵蓋以上所有方面而只是集中在其中的一兩項(多數是最後兩項),令很多球員一旦面對比賽壓力(實際上和精神上)時不能立刻作出決定/作出錯誤的決定。

記著,要踢好球,先要能夠作出快而準的決定。

關於Jack Wilshere 的Keeping possession貼士:http://performance.fourfourtwo.com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進攻原則 5 -創造力 Improvisation/creativity

足球比賽引人入勝的其中一的地方就是看著那些天才球員在球場上作出意想不到的行為:一個閃身讓皮球漏過給隊友、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後腳」傳球、一次讓人歎為觀止的盤球突破、一下「怪腳」射門。。。都讓球迷看得如癡如醉。創造力-Creativity-是每一個球員/每一對球隊夢寐以求的能力,也是眾多進攻原則裡最難做到的。

多得很多傳媒和評述員,很多人都誤將「個人技術」好的球員評為具創造力。「個人技術」一般是指球感非常好、很會盤扭、很善於把足球玩弄於兩腿之間。沒錯,這些能力是讓人很有機會成為具創造力的球員,卻並不等於擁有這樣的能力就是有創造力。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有一位巴西球員叫Denilson(曾經創下世界最高紀錄轉會費),他是一個著名的「插花王」,可以連續做20次假腳而皮球還在原地。新一代的球迷應該不會認識他(老一輩的球迷看見他的名字可能會心微笑),因為他從來沒有任何個人成就。為什麼會這樣?這樣好技術的球員,有這樣的機遇去到歐洲踢球,為何就像流星般一閃即逝(即使他的確是巴西2002世界杯冠軍隊成員)?很簡單,他只會把弄皮球,但為此他在球場上所做的很多時都違反了其他進攻原則,完全破壞了球隊的整體發揮(最後他效力的球隊降班)。

真正的創造力必須配合其他的進攻原則。

之前在《變化莫測》一文中提及過,一隊成熟的球隊的進攻模式是經過非常精密的設計和長期的排練才可以達到最佳效果。然而,在球場上千鈞一髮間作出決定和行動(何時When/何處Where/怎樣How)的終歸是球員,所以創造力強的球員可以因應實際情況將整體進攻能力盡量發揮,在看似不可能繼續進攻時把形勢扭轉。有創造力的球員跟沒有的球員分別在於前者:
  1. 充分理解所有的比賽原則(不止進攻,更需要理解防守原則);
  2. 完全掌握球場上的形勢(不斷的檢視球場上每個人的一舉一動);
  3. 利用「技術」幫助球隊更快、更有效達到進攻目的(運用技術的目的不是為了表演)。
由此看來,創造力是完全可以後天養成的,從今天起努力吧!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進攻原則 4 -變化莫測 Unpredictability

防守的其中一個原則是令進攻容易預測;相反,進攻時我們就希望變化多端,令對手難以應付。再次強調,足球跟很多運動一樣,競賽雙方會在「時間」和「空間」上爭持:防守時我們會盡量壓縮空間和爭取時間而進攻時就爭取空間和壓縮時間。在水平不高的比賽中,球賽自然發展中已經存在一定的機會讓攻方達到進攻的目的(例如鬆散的防守組織、個人失誤、欠缺溝通等),但當面對有組織的球隊/在高水平的比賽中,這些「自然」出現的機會就會變得很少。要製造更多的機會去讓我們滲透和攻門,我們必須要有多變的進攻。當對方一時不能做出迅速反應時,我們就會有一瞬間的時間空隙製造攻門。

怎樣進攻才可以變化多段(Unpredictable)呢?一般來說有幾方面:

第一,進攻模式要多。例如以長傳、短傳和不同的節奏來進攻;
第二,快速轉移進攻點(Point-of-attack)。不同的兩側進攻點(Box-side,cut-back,early cross,inside cross等等)、不同的中間進攻點(Target man, set-backs,deep runs等等);
第三,多變的進攻走位(Runs):Overlapping, underlapping, outside-inside/inside-outside runs,split runs,cross-over,deep-runs,blind-side runs,cross-face runs等等。在這裡想特別講一講,進攻走位是透過改變一個或多個球員的位置而嘗試破壞對方防守球員之間的正常聯繫。然而,這樣也表示我們得組織會暫時變得不平衡,如果這時候我們的進攻被破壞而被快速反擊,我們就會很麻煩。因此每一次有球員進攻走位時,其他的隊友必須清楚明白整體情況而作出適當的調整以防萬一。

可以看得到,進攻時要做/能做的比防守時都多,因此更需要長時間演練去令每一個球員清楚明白他們自己和隊友的行為和責任。我們作為觀眾會常常驚歎頂級球隊的進攻如此流暢,然而他們是經過長時間訓練而且需要每一個球員充分明白所有細節才可以有這樣得表現。當然,有別於死球(Set-plays),在比賽中不可能有跟訓練時一模一樣的情況來讓球員每一步都跟著訓練好的戰術來進攻。然而,正正因為比賽中每分每秒的情況都不一樣,訓練的目的就是在眾多的不確定因素中嘗試增加確定的因素。Sir Alex Ferguson在他的自傳中就指出:'Everything that can possibly help us win the match has to be done.'

總括而言,進攻要變化多端是需要每一個落場的球員都充分明白所有的進攻方式加上長期的訓練才可以做到。如果有個別球員跟不上的話,感覺到變化莫測、難以應付的就會是自己的球員而非對方!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進攻原則 3 - 滲透 Penetration

進攻的最終目的是入球,而要入球就必須在有利的位置攻門。要在有利的位置攻門,就要把皮球運送到有利的位置,這就是滲透。

滲透有兩個原素:
  • 第一是把皮球運送並控制(傳球或盤球)到更接近對方球門的地方;
  • 第二是越過對方防守球員從而令這個/這些防守球員不能立刻影響我們的進攻。
所以,如果我們把球從離門60碼(當時球與對方球門間有6位防守球員)運到離門30碼(但對方的防守球員卻增加到9人),這樣不算成功的滲透。還記得Christiano Ronaldo初出道的時候,經常太沈醉於盤球:過了一個守衛卻不立刻把球傳出去而等剛剛被過的後衛有時間回防,失去原本可以快速攻擊的機會。嚴格來說,這樣對於我們製造攻門機會是沒有太大幫助的,因為雖然球是被運前了,但球與球門間的守衛卻多了。

請不要誤會,我不是反對球員盤扭;相反,盤扭是一樣非常重要的武器。還記得我之前講「支援」的時候說過,選擇越多,對方防守越難。有盤扭能力的球員就比沒有的多一個選擇。但盤扭的時機必須掌握得很好,否則它帶來的害處比好處多得多。巴塞羅那的Xavi跟 Iniesta其實都是盤扭功夫非常厲害的球員,但我們很少見到他們因為盤扭而失去控球權,這是因為他們懂的選擇何時該傳球、何時該盤球。而又因為他們很能盤扭,防守他們的守衛都不敢太緊逼而給予他們更大的傳球角度。以後有機會我們可以詳細探討When to pass and when to dribble這個命題。

言歸正傳,讓球員明白滲透這個道理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很多時候球員會在比賽中失去目的,例如向前長傳到沒有人接應的地方、或漫無目的的橫傳/後傳,大大浪費了寶貴的控球權。在「支援」一文中我們就提過,滲透是支援的其中一個目的,而且是最重要的。理論上,當我們有控球權的時候,每一次傳球/運球都應該滲透,只有在情況不允許下我們才要轉方向或保持控球權。記著,你在球場上的每一個動作都應該有目的!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進攻原則 2 - 支援 Support

教練常常會把防守原則跟進攻原則相互比對,好像上一章說的「盡用空間」就跟「緊密性」是相對的。然而,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隊友之間的支援都是非常重要,防守上要有Cover, 進攻上就要求Support。唯一不同是,防守的支援在於限制對方的選擇(Options);而進攻上的支援就是為隊友提供最多而且多樣的傳球選擇。這跟我們之前說,進攻就是要為多方製造最多的麻煩是不謀而合的。我們越多選擇,對方要阻止我們的進攻就越難。試想想,如果防守時你看到對方的控球球員沒有支援,他唯一的選擇就是自己盤球,那防守就十分容易了,我們只要把所有集中力放在他一個人身上;相反,如果控球球員除了可以盤球外,他可以往前傳球、往邊線傳球、往後傳球,我們要提防的就多很多了,防守立刻變得十分困難。

皮球只有一個,進攻時控球的球員也只有一個,那其他的十個球員在沒有球的時候在幹什麼?答案就是支援,即是無球走動( Off-the-ball movement)。簡單來說,支援就是為控球的球員提供最多的傳球選擇,從而達到以下其中一個(或多於一個)目的:
  • 保持控球權 Retaining possession/recycling
  • 轉換進攻點 Changing point of attack/switch play
  • 滲透 Penetration
保持控球權
當我們控球時,我們不太可能每一分鐘都在十分主動的攻擊:有時候可能對方的防守組織做得密不透風而必須耐性的等待對方出錯、可能我們是想要休息一下而稍為放慢比賽節奏、或者我們的進攻點被對方圍堵而必須從新再組織。這時候,我們需要為皮球提供暫停站(Outlet)。這類型的支援通常都是位於皮球的橫向水平(橫傳Square pass)或後方(後傳Back pass)。荷蘭全能足球之父Rinus Michels稱之為Circulation football,意思就是把皮球循環不息的在球員之間流動,好等其他球員重新作出進攻行動-走位。

轉換進攻點
這就是我們常常聽的「轉方向」。轉換進攻點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快速利用對方短暫暴露出的空間,即弱邊(Weak side)。這裡我們必須明白皮球的移動永遠比球員的移動快得多,皮球走50米的距離可能只是2-3秒間的事,即使是Ulsan Bolt都不可能做到。因此,轉方向的速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轉方向能在1-2腳之間完成的話,對方可以說完全沒有補救的機會;相反,如果攻防要4-5次傳送才成功地轉方向,對方已經會有足夠的時間把防線移到(Shifting)弱邊。

滲透
滲透是我們下一個會討論的進攻原則,所以在這裡只簡單解釋為把皮球移近對方的球門:方法可以是傳球或盤球(支援的目的是製造更多選擇從而為防守增加難度,並不是一定要傳球才是滲透的,無球走動的目的可能是為控球球員提供盤球突破的機會:疊瓦式走動(Over-lapping)就是很好的例子)。

足球比賽是千變萬化的,一秒前你站的位置可以為控球球員提供選擇,下一秒因應控球球員的舉動跟對方防守球員的行動,你的位置可能已經被封了而需重新調整(開始明白為什麼每場比賽你都可能要作出成千上萬的決定(Decision-making)了吧)。因此,支援是一個流動的概念,引用經濟學上的說法就是一個Flow concept。下一次比賽的時候,注意一下你的是Off-the-ball movement還是Off-the-ball standing !

進攻原則 1 - 盡用空間 Dispersal

進攻相對於防守是主動的。以最簡單的說法來說,就是要不斷的為對方防守帶來麻煩,製造問題,當對方無法立刻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我們製造攻門機會的時候。留意我說的是攻門機會,能不能製造入球還需要看攻門球員的質素。當然,越多機會才可能有有更多入球,這只是機會率的問題。

還記得防守的其中一個要點是限制攻方用球的空間、賺取時間;相反,進攻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個原則就是爭取最多的空間、壓縮時間。之前我們探討Compactness時就說過,數字上一個unit中的球員防守時平均要覆蓋14-20碼的橫向距離,所以防守時才需要球員間互相合作補位。面對同一樣的數據,進攻時我們就是要盡量「拉散」對方防守的緊密性,令防守球員之間的距離(橫向和直向)越遠越好。

最簡單的方法去達成這個目標就是球隊控球時(不厭其煩再次說清楚,「控球」是指球完全在己方球員的控制下而沒有即時的壓力),其他球員儘量佔領球場最大的空間(闊度與長度)。

先談一談闊度。隨便選一場英超或西甲的比賽看,都會常常看到進攻一方的邊線球員(閘位或翼鋒)會在建立進攻(Build-up)時站到差不多貼著邊線。理由非常簡單,就是要對方防守覆蓋整個球場的闊度從而破壞對方的緊密性。之前提過,防守時因應誰最接近球會被稱為第一後衛(First defender)而為他提供支援(Cover)的就是第二後衛(Second defender)。如果攻方的球員橫向距離很短的話,相對地對方要支援(Cover)的範圍就變得很小而且可以很快;相反,如果攻方完全利用球場的闊度,防守一方就要Cover更大的範圍而需要更長的時間,這樣我們就可以從對方防守偷走時間(記得我們說過時間是防守的朋友),大大增加防守一方從新組織防線或回防(Recover)的難度。

長度方面,把對方線與線之間的直向距離拉遠隊進攻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第一,也是要把對方的Recover距離盡量拉長而壓縮對方的時間。第二,有很多球隊都會安排一些技術好的球員利用對方線與線之間的空間接應傳球,英文稱為Dance between the lines(以後有機會可以詳細談談這種戰術),如果對方線與線之間的距離夠長的話,這種戰術會非常有殺傷力。

在這裡要提一下,每隊球隊實際執行「盡用空間」這進攻原則的時候可能會有很大的分別:有些球隊可能會在Build-up時就已經安排球員佔領接近邊線的位置;有一些球隊則會刻意製造進攻上的不平衡(Imbalance),令對方防守時露出其中一邊大部份位置(稱為「弱邊」Weak side),再快速把進攻點(Point of attack)轉移到弱變。現在很風行的「內則翼鋒」(Inside-winger)就是這種戰術的產物:透過翼鋒往球場中間位置移動把對方的邊線防守球員帶到中間而給我們的邊線防守球員更大的空間參與進攻。但無論是哪種演繹,重點都是要盡用空間。